李文星惨案背后:Boss直聘审核存有缺陷,任意用户可发布招聘信息
李文星入职聘用书部分截图,来源公开资料
一份本以为是上市公司敲门砖的Offer,最终却引李文星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当初在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上与李文星联系的北京科蓝公司,只不过是一家冒名招聘的“李鬼”公司。
今年5月20日,毕业生李文星通过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获得“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职位,前往天津报道后的两个月内,疑似落入打着招聘幌子的传销组织,直至有人在天津静海区一处水坑里发现他的尸体。
近日,天津官方通报称,李文星符合生前溺水死亡特征。目前,静海区公安部门已经对其误入传销组织的情况立案调查。
为何李鬼公司可以肆意进入招聘平台?
李文星收到的入职聘用书中公司名为“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接受一家自媒体采访时,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表示,Boss直聘上该公司的“人事部薛婷婷”以及“人事行政部王文鹏”并非公司员工。
李文星与薛婷婷在BOSS直聘上的聊天记录
这意味着,聘用李文星的很大可能是一家冒名招聘的公司。
一时间,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若由于网站审核不力,造成应聘者被骗或者被害,网站应承担一定责任。
对于该事件,BOSS直聘CEO赵鹏于8月3日凌晨对外发布最新回应表示:“李文星之死”因审核机制造成的过失。待“一切水落石出之际”,将依据法律承担应有责任。
回顾本次李文星事件,我们意识到自2015年初以来,平台执行的“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及时更新这个策略,是我们的问题。教训很惨痛。
公司管理团队已经形成决策并且落实,把招聘者真实性审核,作为生命线。Boss直聘从8月3日凌晨开始,全面进行了调整,对于所有招聘者执行事先审核认证的流程。不久,在目前材料审核的基础上,我们会采取如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更为准确的审核认证措施。
BOSS直聘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2014年7月13日,由北京华品博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的招聘平台“Boss直聘”App上线,主打去猎头化、去中介化,宣称提供平台供求职者和企业Boss直接沟通。截至2016年8月底,Boss直聘的注册求职者数量已达1065万;注册老板人数181万,每日在线职位183万。
李文星事件曝出后,署名为“前Boss直聘市场公关经理朱利安”的网民在自媒体上发表《前BOSS直聘市场公关经理给李文星母亲的一封信》,称Boss直聘有三道审核关口。第一道审核来自于企业自主的登记,第二道审核来自于各大区的销售人员,第三道审核来自于本地区的商务总监、城市经理,但这三道关口事实上处于无人把关的状态。
据上述公开信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老板赵鹏来自于智联招聘,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于原百度人才(现百度招聘)和拉勾网。陈文均Michael作为联合创始人是前百度人才的副总裁,诸如华东大区总监钱杰Paul则是原拉勾网华东大区的总经理,因此这首先是一家传统的人才招聘公司,其次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由于采用了传统人才招聘平台的分公司制度,使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片区的各地分公司间在内部存在着竞争的关系,而这种竞争首当其冲的表现在了商务销售端团队的KPI上。
在公司成立到2016年上半年期间,BOSS直聘一直保持着非商业化运营,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并不断斩获口碑的黄金时期。但随着2016年下半年,公司进入全面商业化阶段,各种付费工具、付费活动业务的经过全面推广,使产品和团队的重心开始转移。
所谓传统人才招聘网站,说到底就是一个卖C端客户简历给B端客户的公司。HR不可能一份份的查看投递者的内容,他们是基于4秒钟一张的筛选速度去挑选每张价格不到3块钱的简历包,至少卖简历的做法在拉勾和其他招聘网站目前仍然还是这种模式。Boss直聘虽然不直接卖简历,但仍然可以通过炸弹等一系列付费工具完成排名加权、高亮等广告形式。
Boss直聘的做法是基于APP端,让人才与老板有机会直接沟通而省略了HR低效且不精准的海选。但让百事缠身的老板有时间去跟应聘者扯淡的企业只能占据全部企业数量80%的A轮前初创型公司,因为这些企业的甚至连HR都没有,剩下20%成长阶段较好的公司则是由HR或主管来完成沟通的任务。随着小企业的发展,老板在有更多的事情后便让沟通把关的职责重新还给了HR,也正是这样的细微变化让人才的沟通成本上涨到了简历时代,这时BOSS直聘仅仅只是一个简历收集的渠道,而非沟通面试的工具。
在招聘行业确实存在一个28定律。当绝大部分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BAT或C~D轮后仅占20%的公司时,势必造成占80%多数的小公司高呼招人难,这是招聘行业的现实与客观难题。因此,BOSS直聘并非伪命题,但其核心产品逻辑仅适用于占据各行业绝大多数的小公司。
BOSS直聘背后的金主有谁?
截至目前,BOSS直聘共经历四轮融资:
2014年1月1日,BOSS直聘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是顺为资本、策源创投;
2014年12月1日进行B轮融资,投资方是顺为资本、策源创投、和玉另类投资,天眼查显示这两轮投资金额均在数百万美元。
2015年7月1日,该公司获得“千万级美元”的B+轮投资,并未透露投资方身份。
2016年9月22日,获融资金额为2800万美元。这轮投资由华映资本领投C1轮,高榕资本主导C2轮融资,C1、C2两轮融资共计2800万美元。老投资方策源创投、和玉另类投资、今日资本、顺为资本全部跟投。
从公开信息看,BOSS直聘的投资方都“来头不小”:今日资本是“投资女王”徐新掌舵的著名投资基金,而顺为资本背后则立着雷军。
信息诈骗成“行业痛点”:招聘网站存漏洞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公司也是受害者,信息诈骗是行业痛点。” “BOSS直聘”品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BOSS直聘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对虚假信息进行打击。“安全系统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在持续进行优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
与去年的“魏则西事件”引发的讨论类似,为李文星提供招聘服务的互联网招聘平台是否该承担责任,引起争议。
要在Boss直聘的招聘信息发布门槛并不高。通过Boss直聘软件,有用户自行创建一个地址位于北京中关村、任意名字的互联网公司,以该公司副总经理的身份,发布招聘产品运营的信息,随后居然很快收到求职者的咨询消息,可以看到大量与发布职位要求相匹配的求职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详细的简历信息。
求职者身份登录Boss直聘平台,亦未发现相关网络服务协议,仅有一份“Boss直聘用户违规处理规定”显示,发现或接到Boss身份造假、职位虚假等投诉时,会采取冻结账户等方式停止服务。
Boss直聘CEO赵鹏也承认,平台自2015年初以来执行的这一审核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前BOSS直聘市场公关经理给李文星母亲的一封信》的公开信中,这位前市场公关用一句话表达了对互联网招聘市场之混乱:2016年底我离开Boss直聘,期间并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因为原本我带着借助移动互联网打掉中间环节完成HR行业的一次革命的理想,却没想误入了销售们靠卖人简历而从中获利的皮肉生意。
招聘网站作为一种经营活动,与求职者形成了事实上的合同关系,应当尽到相应的信息管理和风险告知义务,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张国栋表示。此外,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平台对发布信息企业的主体信息、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等有事先审查的核实义务。
Boss直聘从8月3日凌晨开始,全面进行了调整,对于所有招聘者执行事先审核认证的流程。不久,在目前材料审核的基础上,会采取如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更为准确的审核认证措施。
许多招聘网站,不进行验证,即可发布招聘广告,这不是技术漏洞,更多的是管理漏洞。从创立至今近3年,若高度重视信息诈骗,便不会轻易出现赵鹏所看到“自2015年初以来,平台执行的‘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的问题而毫无行动。
并非每次都需要“血的教训”,才能引发企业的责任心。未来愿重视招聘网站应加强监管,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李文星的悲剧,求职者也应许加强防范意识。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更多精彩阅读请点击:
IT 战略家
这里不打算迎合任何人的三观
但可以保证提供有深度的思考
把握趋势,洞见未来
长按二维码关注